《我讀人類圖:愛、關係、與性》
在沒有細讀《人類圖:愛、關係、與性》這本書之前,我一直以為,先生和我的關係,是「天生一對」,彼此之間的配合,也蠻「天衣無縫」的。這反應了我面對兩性相處的聽障與全盲,有太多的「自以為是」。
就像,持續學習了人類圖一段時間,我「自以為」對於類型、設計、人生角色有基礎的了解,原本只是想利用很擅長的速讀法,在極短的時間內把這本書庖丁解牛消化完畢就好,卻在把整頭牛都拆解開來之後,赫然發現,這頭牛並不是我以為的那樣。我是有些知識皮毛,可惜用來編織婚姻的方式,很錯。
身為投射者,職場裡與生產者的結合,簡直如膠似漆。投射者善於提問,能夠協助生產者重新定錨心之所向,將正確的能量,引導至真正有回應的焦點上,於是,成功,猶如探囊取物。更是一種雙贏。讓生產者的產值,發揮最大價值,投射者也等於證明了自身存在價值。
但,我不敢用如膠似漆這四個字,來形容我們的婚姻生活,因為,看似睿智的職場推手回歸婚姻,卻總是迷糊,還有懶惰。
安節雅在書中,提供了不同類型之間的建議互動模式,比如先生和我的組合,生產者與投射者,若是投射者能夠在關係中擔綱「主導」先發,會是較為理想的情況。
投射者不斷地引導提問,激發生產者回應,並據此聚積正確的、源源不絕的能量,使其為投射者所用,生產產能與管理分配均衡,便可維持關係平衡。重點在於,投射者要有「主動引領」的覺知,還有「能量管理」的智慧。
拿我自己當例子,「引導」的關鍵角色,我很少在婚姻裡真正扮演過,大部份的時間,我都把主導權交給先生,對外總是說:「誰叫生產者比較有電啊!讓他決定就好啊,我可是連一根蠟燭都沒有欸。」
而先生,我們家的戶長,任勞任怨、忙東忙西,一肩操持著頭頂的水電管線,頭腦裡記好每個人的各種保險,每天的早餐、孩子的作業,都在他的管轄權限。
坦白說,面對這些家族的大事小事,我不是真心不願分攤,就是一個字,懶。活像胸無大志的軟爛史萊姆。先生時不時來問我意見,我不是正沈浸在自己的世界,就是回答,蛤?隨便。你看該怎麼辦就怎麼辦。
長此以往,先生總是累極了,每晚十點不到就上床躺平,而我公主病地怨嘆,彼此之間的相處品質怎麼變得這麼差。這幾年,孩子陸續加入,我們最常為了「公不公平」而發生争吵,起因都是些現在想也想不起來的芝麻小事,然後就原子彈核爆牽扯出對方一堆怨言,簡言之,無外乎就是,「我也想像妳一樣,保有自己的空間,做自己喜歡的事。」
對,就是安節雅姐姐寫的(不禁想到她不苟言笑卻一針見血的臉,真是被踩到痛處,痛死也爽),生產者認為投射者「自私」、「厚臉皮」,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,過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其實,先生要的不多,我坐在馬桶上把這段相處哲學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次,不斷思索著,他要的不是所謂齊頭式的平等,他主張的,是在這段關係裡,我們可以各自扮演好自己應該的角色。
認真回想起來,先生並不介意我「主導」,反而很鼓勵我這麼做,從家族旅遊、財務計劃、教育方針,每一次他都興致勃勃、或憂心忡忡地問我,那個,媽媽,那妳覺得呢?
為什麼在職場裡很樂此不疲的發問、反詰,婚姻中竟然放著隊友自問自答呢?我很喜歡陶子提出的一個觀點,婚姻,是聯盟,是戰隊,不拆夥平安存活沒什麼訣竅,互相借力補位,炮口一致向外罷了。先生一人分飾兩角地幫我cover了這些年,逃兵史萊姆也是時候歸隊了。
如果有機會,我很想寫信謝謝安節雅,謝謝她用一本書,來警惕我結婚十年,對於「本位」的逃避。琴瑟合鳴,是因為雙方各司其職,把自己踏實地拉扯出來,這才牽動了雙方的音韻優揚。
另外,我也認同Joyce序文所說,愛、或關係、乃至於性的核心,都在自己。我們渴求,我們慌張,我們失落,我們大聲抱怨,我們交相指責,我們不惜撕裂彼此,終究是因為在愛裡,我們捨本逐末的關係,總是期待彼方,更甚於看重自己。
深夜讀完第一輪,我覺得這本書要傳達的,是愛、關係、與性的重新介定:最金貴的愛,莫過於自愛。最堅固的關係,是和自己的關係。最水乳交融的性,建立在我們對於身體的瞭解。
當對自己的認識與照顧足夠,我們不僅感受到愛、有能力付出愛,我們的存在,就充份詮釋了愛。
#好書大家買起來
*照片摘自網路